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組建方案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1-03-02浏覽次數:10

附件:

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組建方案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辦學“堅持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以及“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指示,針對湖北省十大重點産業中的“集成電路”中芯産業集群建設需求,為促進湖北職業教育深度融入芯産業鍊,充分調動芯産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推動芯産業和湖北高職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交融共進中助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幹意見》,結合湖北實際,特就組建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組建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振興發展職業教育

通過聯盟的組建和運作,充分調動和發揮芯産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湖北電子信息、現代制造等高職院校與芯産業、企業緊密合作,形成校企雙方人才資源集聚和優化機制;在聯盟内部,積極探索确保運行、發揮實效的機制和措施,建立以聯盟理事會為決策層、以辦公室為協調層、以項目中心為實施層的三層組織機構,着力構建日常運行、對話協商、項目合作、激勵約束四種機制;以多法人聯合體形式創新校企合作和集團化辦學平台,深化職業學校辦學模式、發展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新格局,推進相關職業院校教育發展。

(二)有利于推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集聚和服務社會的功能拓展

聯盟内職業院校共享教育資源,實現信息、人力、教學設施和實習實訓基地等資源的共享、整合和優化配置,充分發揮教育投資的最大效益;努力拓展公共服務職能,為聯盟内企業職工培訓、為社會上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優質的服務,承擔更多的社會服務項目,形成職業教育新的發展點;積極探索芯産業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和機制創新,不斷提高芯産業人才素質,為湖北芯産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有利于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人才培養途徑優化

按照專業設置與産業需求對接、課程内容與職業标準對接、教學工程與生産過程對接的要求,促進聯盟内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專業标準、教學标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标準,緊貼産業和行業發展、企業和崗位實際需求,共同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開發地方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促進聯盟内涉芯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标準化、規範化發展;切實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實現人才培養和産業化生産的雙重目标,為湖北芯産業建設輸送更多更好的後備人才。

(四)有利于推進“育訓結合”和學生就業環境的優化

發揮聯盟的組織協調功能和橋梁紐帶作用,不但可以加強聯盟内部職業院校之間的溝通,為學生提供接受優質教育的便利條件和選擇空間,而且能夠促進聯盟内職業院校與聯盟外高職院校之間的銜接,實現教育與培訓的聯動發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建立聯盟内行業企業優先選擇優秀學生制度,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溝通交流芯産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信息、職業教育改革信息,特别是芯産業技術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優化學生就業環境,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促進較多的優秀學生到芯産業工作。

(五)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整體服務芯産業的能力

産教聯盟的組建,将加強學校與芯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涉芯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互惠共赢;利用聯盟的集聚功能和集團化優勢,培養一大批适應湖北芯産業集群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教服務和智力支撐,實現湖北職業教育服務芯産業發展的組織化、系統化、整體化。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主線,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遵循,以行業為依托,以就業為導向,以電子信息、現代制造、計算機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以聚集優質教學資源和校企合作為重點,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各自的優勢,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大力開發合作項目與合作模式,實現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拓寬相關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方式,提升湖北職業教育的服務功能,促進湖北職業教育對接湖北“一芯、兩帶、三區”建設及芯産業集群發展,培養與集成電路相關、芯産業為主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相關高職院校與芯産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二、湖北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的性質、宗旨、組織架構與運行模式

(一)聯盟性質

以服務重點産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宗旨,以湖北芯産業為依托,以涉芯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為紐帶,以校際交流、校企協作和工學結合為基本形式,以資源共享、合作育人、集團化辦學、構建芯産業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為主要目标,在省發改委和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由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省内開辦涉芯專業的高職院校、機械電子類行業協會、涉芯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自願組成的多法人聯合體和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聯盟為非獨立法人組織,各成員單位原有的所有制結構不變,隸屬關系不變,管理體制不變,人事關系不變,會計核算形式不變。

(二)聯盟宗旨

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和辦學模式創新,實現市場運作、産學結合、互利共赢、科學發展;促進資源的集成和共享,優化資源配置,增強辦學與生産的活力和效益,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就業指導、産業開發、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強校際交流和校企協作;構建網絡化、一體化、社會化的涉芯職業教育體系,提高涉芯專業教育水平和質量,打造職業教育品牌,培育能滿足産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促進湖北芯産業高質量發展和湖北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組織架構

教育合作聯盟實行理事會制,設立理事會和秘書處。理事會是聯盟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設立名譽理事長、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任期為三年。理事會下設秘書處,設秘書長和副秘書長,秘書處辦公室設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内。

本聯盟接受省發改委和省教育廳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

(四)運行模式

制訂《制定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章程》《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議事決策制度》《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内教師、工程技術人員雙向兼職管理辦法》《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等。通過充分有效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會合作,優化整合涉芯職教資源,在涉芯職業技術人才培養與培訓、人力資源開發、産學研結合、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探索,帶動聯盟内各院校、企業的發展,促進湖北芯産業職教事業集團化發展。

三、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組建單位的設想

(一)牽頭發起單位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二)參建單位

主要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會合作、校培合作等組建模式,邀請和吸納涉芯企事業單位、開辦涉芯專業的職業院校、涉芯行業協會、涉芯培訓機構加入聯盟。

1.校校合作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鄂州職業大學、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等。

2.校企合作

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發生産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華為、小米和聯想等。

3.校會合作

相關行業協會、教學研究會等(具體待定)。

4.校培合作

涉芯産業培訓機構等(具體待定)。

(三)顧問單位

湖北省發改委、湖北省财政廳、湖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湖北省教育廳、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市發改委、武漢市教育局等。

四、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總體發展構想

(一)發揮校企資源優勢,實現校企資源共享

建設産學聯盟,吸引衆多芯産業龍頭企業和行業組織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充分發揮聯盟行業、企業、學校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專業設置與産業需求對接、課程内容與職業标準對接、教學工程與生産過程對接,将學校、企業等市場主體和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有機聯結,并動态地加以組合,形成單個成員的“小”與“專”和整個聯合體的“大”與“全” 的綜合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功能整合,形成生源鍊、産業鍊、師資鍊、就業鍊,促進聯盟成員單位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共同發展。依托學校的師資和設備資源,堅持為芯産業、企業長期培養和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利用專業技術力量和校内實驗實訓場所為企業的員工培訓提供服務;各企業為學校提供人才、設備和技術支持,為學生頂崗實習、教師現場調研和企業實踐提供服務等;聯盟内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企業與企業、學校與學會(協會)通過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溝通,為聯盟成員單位提供人才、科研與技術服務等各種信息的交換與共享。

(二)落實人才互培互聘,促進隊伍力量壯大

建立教師校際交流與聯合培養機制,落實教師周期性企業鍛煉制度,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立兼職教師信息庫,聘請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現場教學專家和兼職教師,并完善企業人員參與學校教學的機制,為高職院校提供充足而又優質的兼職教師,為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提供便利條件。建立校企雙向互聘專家機制,學校向行業企業聘請專家擔任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企業向學校聘請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和培訓顧問,推進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雙向流動,促進校企共同發展。

(三)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專業教學改革

共同開展行業産業人才需求預測,科學編制職業院校招生計劃。結合芯産業發展趨勢及技能型人才現狀,分析行業的發展動态與趨勢,做好涉芯産業和崗位人才培養規劃。針對湖北省對芯産業和相關産業發展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以企業、行業為主體、高職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完成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産、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使芯産業職業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根據涉芯産業及其相關工種崗位特點,積極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動态調整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和教學内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标、培養規格、專業教學标準和課程标準等,面向芯産業開展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環境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活動安排和教學過程組織等。加強學生技能鑒定培訓、試行“1+X”證書制度,并通過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推動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充分滿足行業企業需求。

(四)利用行業聯盟優勢,建設開放性實訓基地

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實訓中心為主體,積極探索建立聯盟内若幹涉芯産業、企業、學校為主導,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産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芯産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探索創新實訓基地運營模式;提高實訓基地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依托主幹專業,合作創建教學工廠、教學性公司等;優化實踐教學環境,使實踐性教學場地逐步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增加學生在真實的生産性實踐中學習機會和時間。

(五)加強産學研合作,形成芯産業技術服務中心

建立聯盟學校、企業産學研合作以及科研開發與技術服務機制,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類研究和技術開發服務,以企業、學校的科研開發能力為基礎,以豐富的人才儲備為根本,廣泛開展産學研合作,聯合建立科研技術服務團隊,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利用職業院校專業師資優勢,研究确定技術服務項目,開展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進現場活動,以及技術、信息等中介服務項目。建立産學聯盟技能競賽平台,每兩年舉辦一次職業技能競賽,鼓勵教師、學生、企業員工同台競技,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大力促進企業職工教育的發展。

(六)聚焦聯盟戰略主題,構建芯産業職教體系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職業教育規律要求,聯合其他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積極探索專本銜接培養的體制和機制;根據集成電路産業及芯産業群要求,探索學曆教育和培訓并舉的體制機制,努力構建學曆教育和非學曆培訓的立交橋;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利用聯盟資源優勢,構建集教育培訓、信息傳播多功能一體化的芯産業教育培訓體系,統籌湖北省涉芯職業教育培訓項目。

(七)完善教育聯盟網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加快聯盟網站建設,宣傳聯盟成員企業的産品、服務以及企業文化,發布企業的用工信息;宣傳聯盟成員學校的辦學模式、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學生風采,發布畢業生的就業信息;發布行業企業新技術、新産品、科技 攻關、技術改造等校際、校企合作科研信息,共享、交流、溝通校企間對人才培養模式、崗位要求、員工素質等的成功經驗和有效舉措。

(八)争取政策傾斜和項目支持,營造成員單位良好發展環境

利用聯盟的集團優勢和社會影響,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積極為政府部門提供産業發展政策、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咨詢和建議,合力争取有利于産業、企業發展和學校發展的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努力營造有利于成員單位發展的良好環境,為芯産業職業教育、芯産業發展、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五、籌備工作組織機構與工作職責

(一)成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

名譽顧問:教育廳領導(或其他)

顧    問:發改委領導

教育廳領導

組    長:職成處領導

副 組 長:學會會長

協會會長

企業董事長

常務副組長,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成    員:相關職能部門代表5人、企業代表5人、學校代表5

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主要工作職責:

1.全面負責聯盟的組織協調工作。

2.組織召開階段性籌備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彙報。

3.及時解決籌備過程中的各種重要問題。

(二)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籌備辦),籌備辦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主  任:

副主任:

成  員:

籌備辦主要工作職責:

1.負責拟定聯盟組建工作方案,編制工作進程表。

2.負責起草聯盟五年發展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領導小組;負責填報聯盟申報表。

3.負責聯系各參建單位,發邀請函和下發、收回《加入協議書》并歸檔。

4.建立聯盟(籌)網站,定期發布公告、通知。

5.拟定專家論證會、聯盟成立大會領導講話稿;制訂會務、接待工作的實施方案。

6.負責聯盟籌備及成立等各種活動的攝影和錄像、宣傳報道及媒體的邀請工作。

7.負責整體活動的協調、聯絡和督辦工作。

六、湖北省芯産業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籌建工作安排

1.20193-5月,起草聯盟章程和組建方案,向教育廳和發改委彙報組建計劃。

3.20195-6月,聯系參建單位,落實參建協議,召開籌備會議,研究聯盟組建申報的有關工作,拟定申報材料。

4.20197月,通過審核批準。

5.20198月,接受專家評審,召開聯盟成立大會,選舉産生第一屆聯盟常務理事會,确定下設機構,讨論制訂聯盟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短期工作計劃。

七、經費預算與籌措

(一)聯盟經費預算


序号

支出項目

金額(萬元)

備注

1

調研、論證、籌備

10


2

組建及會議會務

10


3

初期運行

20



(二)産學聯盟經費來源

1.向省教育廳申請專項經費20萬元。

2.向省發改委申請支持10萬元。

3.牽頭學校籌集資金5萬元。

4.各成員單位繳納會費以及社會捐贈資金5萬元。